“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給青少年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讓同學們體驗到了很多前沿科技,讓他們對科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7月24日,在2021年全國青少年高?茖W營四川大學分營閉營儀式上,來自內(nèi)江市第六中學的信息技術老師張友春如是說。

在為期五天的活動中,營員們通過參觀四川大學校史館、國家級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聆聽“急救技能在身邊的應用”專題講座、“三星堆考古”專題講座,參與生物科學虛擬仿真實驗、人體標本實驗,與優(yōu)秀大學生交流等活動,領略了四川大學的人文底蘊和學術氛圍,品味科學研究過程的艱辛與成功的喜悅。
“下頜骨缺損修復的關鍵是頦部和下頜角。”活動中,營員們走進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學院,聆聽了該院頭頸腫瘤外科李春潔教授所作的“數(shù)字化技術在下頜骨缺損修復中的應用”專題講座。在動手模擬手術環(huán)節(jié),李春潔走下講臺進行了一對一指導,營員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提升了科學興趣。



隨后,營員們走進華西口腔教學實驗中心,參加了口腔醫(yī)學虛擬仿真3D技能訓練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通過模擬備洞、備牙等基本口腔治療技能培訓,體驗了一把“牙醫(yī)癮”。“坐姿要正確、握筆要正確……”在虛擬仿真3D口腔臨床技能訓練室,老師們不時指導營員們正確的操作姿勢與方法。成都市玉林中學高一(7)班的袁楠驚訝地說:“模擬鉆牙時的聲音非常逼真,而且操作要求也非常精細,希望以后能到這里學習,成為一名牙科醫(yī)生。”

此外,在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營員們聆聽了權(quán)新峰老師所作的科普講座。他從“感冒藥是否能治感冒?”“牛奶女工為什么不得天花?”等問題導入,倡導學生將科學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權(quán)新峰老師風趣幽默的講解,讓營員們意猶未盡。在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營員們參觀了飛行器加工制作實驗室和飛行器結(jié)構(gòu)振動實驗室,并體驗了模擬飛行。來自四川省宣漢中學高一(13)班的駱俐婷收獲滿滿:“當我坐在模擬機頭的前方,眼前真實投映出成都雙流機場的遠景,我親眼看著飛機平穩(wěn)起飛、落地,真是太有意思了!作為青少年,我們要積極學習科學知識,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據(jù)四川大學分營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四川大學分營充分強調(diào)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雙創(chuàng)教育交融,特別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組織營員們參觀了江姐紀念館、中國共產(chǎn)黨在川大百年歷程專題展,讓營員們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以及黨的輝煌歷史。該負責人表示:“四川大學分營以‘科學與人文交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競技與合作共融激發(fā)科學興趣’的理念,引導中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力,做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