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9至28日,廣西科技館青少年科學工作室推出了“科學列車”線上抗“疫”科普活動。本次“科學列車”以抗“疫”為主題,將科普知識探究與防疫知識宣傳相結合,開展了茶袋孔明燈、遙控易拉罐、非牛頓流體、七彩光纖燈、自制土電話、牛奶煙花等10個線上科普活動,讓孩子們“宅”在家也能玩轉科學,感受科學的魅力,參與活動人數(shù)達到1920人次。
“科學列車”是廣西科技館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的品牌科普系列活動,每年節(jié)假日、寒暑假定期向廣大青少年免費開放。自活動開展以來,以其寓教于樂的方式深受青少年朋友的喜愛。今年寒假,受疫情影響,廣西青少年科學工作室打破往年的固有模式,特地為宅家的孩子們量身定制,結合小學課程,將有趣的手工小制作、動手小實驗、防疫微視頻等內容搬到線上,讓孩子門足不出戶也能夠輕松體驗科普活動。
讓我們一起去瞧瞧 “科學列車”線上抗“疫”科普活動吧!這些活動都是教師志愿者們經過精心選擇和設計,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驗所需材料幾乎都是家中能快速找到,如一張紙、一根牙簽、一個礦泉水瓶、一個紙杯等。通過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把科普知識和原理呈現(xiàn)出來,引導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實驗操作。在每個科普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觀看到酷炫的實驗演示,參與有趣的互動問答,還能親手操作科學實驗,有的還和家長們一起參與到活動中。
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我們如何做到有效的防護?“科學列車”線上抗“疫”科普活動以生動有趣的動畫、微視頻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語音向孩子們講解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形成、傳播、危害及防護,引導孩子們在家中學習防疫知識,從生活和學習中增強科學防范的意識和能力,并帶領家人一起學習,做到全民共同抗“疫”。
大家一定覺得古代的武林高手都好厲害吧?會輕功會水上漂,那么為什么人能在水上行走呢?非牛頓流體的實驗中通過玉米淀粉、清水做的實驗帶孩子們走進了一個未知的神奇的領域,了解了“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非牛頓流體原理。
現(xiàn)代的孩子們,對于電話并不陌生,可是對于土電話,卻是聞所未聞。通過簡簡單單的紙杯、棉線等制成的土電話讓孩子們異常興奮,個個都拿著做好的土電話和家人通話起來,并爭先恐后地把制作成品發(fā)到微信平臺上。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超乎老師的想象,志愿者老師都忍不住點贊。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了解了土電話是靠什么傳播聲音的。
在牛奶煙花活動中,當孩子們把沾有洗潔精的棉簽碰到紙盤里滴有不同色素的牛奶時,一朵朵神奇的牛奶煙花綻放在盤子里。“哇塞!太神奇啦!”“太漂亮啦!”“快看快看!這是我的作品!”微信平臺中不停地跳動出孩子們充滿興奮的文字。通過實驗,孩子們了解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洗潔精破壞了牛奶的“表面張力”,所以色素四處“逃散”,形成美麗的煙花。
活動結束后,家長和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感受,“非常好玩!”“我們太喜歡這個線上活動了,我家孩子天天跟著做實驗呢”“老師,什么時候能開第二期呀?”這次活動給宅家孩子們帶來了許多驚奇與樂趣,激發(fā)了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同時通過科普活動和防疫知識相結合,孩子們既能在玩中學到科普知識,也能學到正確的防疫知識,做好自我防護。( 文/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