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老師,我發(fā)現(xiàn)蟲子啦!”“老師,那邊有一只綠色的會跳的螞蚱!”“我也看見了一只黃黃的,小小的昆蟲,你看,稻葉都被它啃出了好多洞!”……原來這是9月12日晚上,吳寧五校的科技志愿者帶領科創(chuàng)大組的成員在浙江省農科院玉米與特色旱糧研究所基地捕捉昆蟲。

走進多彩的昆蟲世界 探求奇妙多姿的昆蟲
在孩子的世界里,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很是神奇,尤其對那些身上藏滿了秘密的小昆蟲們。小昆蟲,大世界:“蜻蜓開飛機,蟋蟀來摔跤;蜜蜂練長槍,螳螂舞大刀;螞蟻練舉重,蚱蜢學跳高;昆蟲運動會, 大伙勁頭高。”昆蟲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平時孩子們對昆蟲的認識大多通過圖片等方式,今天孩子們在學校聘請的科技輔導員——昆蟲專家韓海亮叔叔的帶領下進行實地捕捉,觀場探求昆蟲的秘密。
晚上六點半,天逐漸暗了下來。昆蟲們都要從洞穴里出來覓食了,正是捕捉的好時機。韓海亮叔叔先介紹了昆蟲捕捉的方法:掃網法和燈誘法。掃網法是用來捕捉棲息在低矮植物上的昆蟲,也可以捕捉空中飛行的昆蟲;燈誘法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在夜間點亮光源,采用守株待兔的方法捕捉昆蟲。特別強調捕捉過程要注意的安全事項,然后分組行動。孩子們迫不及待的走向夜幕下的田野,開始了好奇而又興奮的探秘。空曠的原野,燈光點點,爸爸媽媽也一同加入捕捉的隊伍。好奇的孩子們開始在田間地頭尋找小昆蟲。“你們快過來,這邊草地上有小昆蟲啦,快來看!”“在哪里?在哪里?”好奇聲、尖叫聲,還有被逃走的沮喪聲,彼此交錯……大自然,就是一個大學堂,在這里孩子們永遠都不會滿足,每個孩子都有收獲,至少捕捉了2種昆蟲,最多的孩子捕捉了四五個種類的昆蟲?鞓返臅r光總是過的那么快,2個多小時的捕捉活動就要結束了,但孩子們意猶未盡。是的,我們的探索還遠遠沒有結束。這不,在活動中,六年級的馬同學居然親眼看見了“守網待蟲”的故事:蜘蛛吐絲纏裹獵物。一只螞蚱在綠葉上散步,突然猛得一跳,螞蚱被粘在蜘蛛網上了。但一眨眼功夫,螞蚱又猛得一跳,逃離了蜘蛛網?墒悄潜课涷撇环䴕猓忠淮翁街┲刖W上,這回真的被粘住了。螞蚱拼命掙扎,也沒能逃過蜘蛛的魔掌。行動敏捷的蜘蛛早已爬到螞蚱跟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口中噴出許多絲,把螞蚱綁了個結結實實。霎那間,綠螞蚱變成了“白螞蚱”。蜘蛛那速度,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這些不起眼的昆蟲,讓孩子們大開眼界,昆蟲雖小,但它們的智慧和勇敢令人敬佩……
學習昆蟲標本制作 讓昆蟲美麗看得見
9月13日早上,吳寧五校的科創(chuàng)大組成員早早來到學校。他們要把昨晚捕捉到的昆蟲制作成標本,讓昆蟲的美麗在校園里隨時看得見。
昆蟲標本,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觀察到昆蟲的形態(tài)結構,比圖片直觀得多。如果做得好,還可以作為藝術品長期收藏。韓海亮叔叔帶來了昨晚捕捉來的昆蟲,事先他經過處理。今天就要讓孩子們學會制作簡易昆蟲標本的流程。
韓海亮叔叔首先介紹了昆蟲標本制作的要領,注意的事項和工具的使用。詳細指導了鱗翅目昆蟲標本的制作方法:首先制作展翅臺,用針把昆蟲的軀于固定在凹槽內,把前翅向前拉至后緣和蟲體垂直,用昆蟲針固定,而后對后翅進行固定,使左右四翅對稱,并對觸角進行整理固定。而后又講解和展示了直翅目昆蟲的制作要領。為了保持昆蟲完整和不影響觀察,插針的部位有較嚴格的要求,為了讓孩子們直觀的看清楚插針的位置,還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進行詳細的講解。孩子們操作時,韓海亮叔叔還手把手的指導,孩子們立馬就領悟到了操作要領。通過實際操作,孩子們有了經驗,大部分同學都能自主完成任務了。下課了,孩子們還久久不愿回去,對下一次科創(chuàng)活動充滿了期待。
吳寧五校的科創(chuàng)活動,讓孩子們走出校園,回歸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獲取知識,深受孩子們和家長的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