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智能消殺機器人、洪水預警裝置、炫酷剝堅果神器、地震成因模擬實驗裝置……

在第38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集中展示區(qū),科創(chuàng)少年們帶著他們的創(chuàng)意和作品,在賽場上一展風采。
展區(qū)內瀘州市兩江新城梓橦路小學的學生李筱玙帶來的一款名為《炫酷剝堅果神器》引來無數(shù)“吃貨”的好奇。只見她拿起一小杯混合了各種有著堅硬外殼的堅果,倒入看起來像各大號卷筆刀的剝殼器。機器立馬發(fā)出“嗡嗡”的聲音開始轉動。幾十秒后李筱玙按下按鈕,抽出剝殼器底部的抽屜,一盒剝好的堅果仁便呈現(xiàn)在眼前。李筱玙介紹,“這機器是通過內部電機驅動刀齒與滾筒高效轉動撕開堅果外殼,再通過氣流讓外殼和果肉分離,完成剝殼過程的。”“我自己就很喜歡吃堅果,又嫌剝殼麻煩,所以設計了這個‘神器’。”李筱玙樂呵呵地說。
來自綿陽東辰學校的宋林軒、彭俞翔、李池鋒同學帶來的作品《公共場所智能消殺機器人》同樣吸引了不同同學駐足。

“它可以設定路線自動運行,也可以用遙控器操作,消殺模式可以選紫外線或者消毒水噴灑。”宋林軒介紹,這款機器人正是為了應對換季時傳染病高發(fā)的消毒需求而設計的。履帶式底盤增強了越障能力,能夠輕松應對各種復雜地形。三位參賽選手對作品的現(xiàn)場改裝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幾條膠帶便給機器人裝上了“座位”,宋林軒駕駛著改裝后的機器人穿梭于場館引來不少圍觀的小“粉絲”。


同樣,科技輔導員的作品則展現(xiàn)出了他們在科技教育領域的深度探索,來自江安縣江安鎮(zhèn)南城小學校的李正友老師帶來了參賽作品“動力紙飛機的設計與制作”,靈感源自日常教學實踐。他創(chuàng)新性地將手工紙折疊成工字梁與蜂窩芯結構,組裝成紙飛機,不僅提升了外觀與飛行性能,更使其兼具輕盈與耐用特性。李正友希望通過此舉向孩子們傳達最終理念,“創(chuàng)新并非僅限于高端領域,關注生活細節(jié),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動手改進,同樣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體現(xiàn)。”
集中展示現(xiàn)場,師生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成果異彩紛呈,或源自生活觀察,或聚焦社會熱點,無一不蘊含獨特的思考與實踐智慧,使每件作品皆閃耀著智慧之光,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