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實驗小學 唐寧
在本學期的六月底,我參加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組織的“英特爾求知計劃項目江蘇地區(qū)教師培訓班”。它是由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共同合作開展的一個教育項目。拿到教材,就覺得特別的新穎,和國內(nèi)普通的培訓教材不一樣,所有的培訓內(nèi)容,都是以一個一個的活動開展的,特別是第一個自我介紹的環(huán)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每一位學員都拿到了一張有20個填空題的紙,上面的問題是
1._____喜歡畫畫,畫過什么?
2._____喜歡閱讀,最喜歡讀的是什么?
……
在《找朋友》的音樂聲中,每個人都離開位置,和其他的學員交流,找到他的特點,填在紙上。新奇而有趣的活動,立刻讓大家熟識起來……
求知計劃認為,一個人必須同時具備技術素養(yǎng)、批判性思維、合作這三種能力,且這三種能力協(xié)同運作,才能獲得成功。所以,在這次的培訓課堂上,到處都能找到這些技能的影子:
技術素養(yǎng),是指能使用技術,如計算機等,進行通訊交流,問題解決,以及收集、組織和更象信息的技術能力。這一點在我們第3天關于角色扮演的活動上,充分體現(xiàn)了出來。那天的培訓是由老師扮演學生的角色,體驗英特爾求知的課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對具體的操作技能做一點點的演示或解釋,而提供給了我們一本Intel的《技能手冊》,并詳細的講解了它的使用方法。要求我們不管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難,都先從在手冊中自學開始……
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對事情提出質(zhì)疑。并解決的能力。在求知計劃培訓中,每次都要求學生在完成活動和項目的過程中,都按照計劃、操作、檢查和分享的步驟進行,由此幫助他們發(fā)展和展示自己解決問題和批判性思維的技巧……同樣,對于教師,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也貫穿了整個培訓時間,例如,“最好的課堂時安靜的課堂”、“當兒童和同伴一起學習時,學習效果最好”……這些具有爭議性的問題,都激發(fā)了我們的思維跳動,在不斷的爭論中越辯越明。
合作能力,是指集體的協(xié)作,即和一個或者更多的人一起工作以完成任務的能力。我感覺在英特爾求知計劃培訓期間,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這個理念的滲透是最多的。在整整五天的培訓活動中,這個理念被一再的倡導,不管是一個小問題,還是頗有爭議的大問題,都會先經(jīng)過同桌或組內(nèi)的討論。而求知計劃也要求,不管條件怎樣,在整個活動和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們都要和其他學生共用一本教材,并與同伴共用一臺電腦。在他人的幫助下學習、解決問題以及獲得益處。
5天的培訓,讓我了解了另一種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我們常常使用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大部分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很好的掌握各種基本技能,不過對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卻不多;而求知計劃的教學方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但是對基本技能的掌握卻不太適合。在進行傳統(tǒng)的授課式的教學外,滲透求知計劃的教學方式,讓他們相輔相成,從而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就是我以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