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的旅行——經(jīng)典自然教育課再現(xiàn)科普主題公園
孩子如果已經(jīng)長大,
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牛馬有腳,鳥有翅膀,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辦法?
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
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風輕輕吹過,
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fā)……
這是兒童文學作家戴巴棣的小詩《植物媽媽有辦法》,同時也是小學二年級語文一篇課文。

近日,由邯鄲市科體教聯(lián)盟會員單位邯鄲市小鷹訓練營主辦,以“種子的旅行”為主題自然科普教育活動,在邯鄲科普主題公園——市植物園開展。此次活動對標小學二年級教材《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帶著同學們走進科普主題公園,認識植物,了解植物。

活動中,帶隊科普老師首先結(jié)合園內(nèi)的科普展牌,向孩子們詳細講解了植物相關(guān)科普知識,包括植物的定義、分類、分布,植物各個器官的作用,以及植物的價植和急待保護的瀕危植物等,還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二十四節(jié)氣的科普知識。隨后,在科普老師帶領(lǐng)下,對照課本內(nèi)容,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制作種子標本。仔細觀察種子的形狀、顏色、氣味等特征,認識植物種子以及種子的傳播方法,認真做好筆記。最后,同學還和家長們共同參與親子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既作為教材的實踐活動,也是一堂生動的自然科普教育課,滿足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和探求欲,激發(fā)了孩子們對科學對知識的興趣和追求。
邯鄲市科普公園是依托邯鄲市植物園豐富的植物種類打造的以植物科普為主的特色主題公園,同時也是邯鄲市科協(xié)攜手邯鄲市園林局、邯鄲市規(guī)劃設計院和河北工程大學園林學院打造的一處邯鄲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旨在為全市青少年提供一個理想的研學游科普活動場所?破展珗@建成后,市科協(xié)和市園林局推動科普活動常態(tài)化,先后開展了大型群眾性科普游園、“喜迎二十大 科普新征程”全國流動科普設施巡展和防災減災宣傳等一系列科普宣傳活動,并組織號召我市科體教聯(lián)盟會員單位積極開展各類科普活動,讓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在親近自然的同時學習科普知識,深受市民的歡迎。(邯鄲市科協(xié) 馮婷婷 高巳棋)